在7月31日举行的北京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,北京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夏林茂表示,北京市将抓紧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,按照“一年基本恢复、三年全面提升、长远高质量发展”的总体目标,制定恢复重建总体方案,围绕恢复提升目标谋划一批重大项目。
有哪些重点项目呢?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了解到,统筹规划提升水利设施、道路桥梁建设;提升预报预警能力,完善气象监测体系;加强农村生命线建设;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
谋划一批重大项目
夏林茂表示,北京市将从五个方面,全面动员受灾地区党员干部群众,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,组织各方力量支援,抓紧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
一是做好受灾群众生活保障。加快推进受损房屋修缮,确保群众安全顺利早日回村回家,全力保障生活物资,照料好特殊困难群体。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,开展遇难人员家属的心理疏导。
二是加快损毁基础设施抢修。加快受损道路、供电、供水、通讯设施恢复,力争8月2日实现全面“四通”。加强对受损山体、河道等关键设施和部位的拉网式排查,严防发生各种次生灾害。加强受灾地区垃圾清理、渠道清淤、环境整治、消杀防疫,确保“大灾之后无大疫”。
三是持续做好防汛应对。目前还处于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,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,针对这轮强降雨发现的问题,持续抓好各项防汛措施落实。
四是全力推进生产经营恢复。抓住农时窗口期加快恢复生产,最大限度降低受灾减产影响。加强对因灾停工项目、停产企业的政策帮扶,协助复工复产。做好受损房屋、车辆等资产统计,及时开通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通道,简化理赔流程,提高理赔效率。
五是抓紧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。按照“一年基本恢复、三年全面提升、长远高质量发展”的总体目标,制定恢复重建总体方案,结合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,围绕恢复提升目标谋划一批重大项目。建立结对帮扶机制,发挥好军地协同、央地协作机制,形成全社会共建合力。
哪些重点项目?
首先是统筹规划提升水利设施、道路桥梁的建设协同水平。为适应气候变化和发展需要,需要对现有的水库、沟渠、河道、桥梁、堤防进行一次梳理,对于目前防洪水平比较低的要进行规划提升。特别是对密云水库、官厅水库、怀柔水库等一系列大中型水库,上下游的河道、桥梁、道路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,对相应的短板进行重新规划建设,形成蓄水和行洪方面的联调联动,提升整个体系的整体防护能力。
要着重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和优化调整气象网站的布局,完善气象监测体系,提高预警预报的精准度,延长预警时间,重点是加强直达公众的预警传播和接收能力,让大家能够更早地接收到这些预警预报信息,及时做好处置。
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生命线的建设。结合灾后重建和乡村振兴,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道路,特别是增强山区主通道的联通和抗灾能力建设,优化乡村路网结构,同时提高乡村路网道路建设的标准和水平,特别是防灾、防洪水的能力。按照分散化原则,在山区多元多向多渠道建设供电、供水和通讯设施,实现在灾时的应急保障自循环。
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统筹考虑自然灾害的防范需求,打造一批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满足居民的转移安置、生活救助等需要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,既能够满足平时的需要,又能够在应急抢险过程中发挥作用。
“此外,还需要持续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,广泛开展防汛安全知识普及,引导公众做好家庭应急物资的准备,提高全社会防灾意识、自救互救能力。”夏林茂表示。
股票配资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